中文同义词:
1-(1,2-苯并噁唑-3-基)甲基磺酰胺;1-(1,2-苯并唑-3-基)甲基磺酰胺;唑利磺胺;唑尼沙胺;1,2-苯并异嗯唑-3-甲磺胺;佐尼沙胺;唑尼沙胺/唑利磺胺;唑尼沙胺杂质1
英文同义词:
BENZO[D]ISOXAZOL-3-YL-METHANESULFONAMIDE;1,2-BENZISOXAZOLE-3-METHANESULFONAMIDE;ZON;ZONISAMIDE;3-(sulfamoylmethyl)-1,2-benzisoxazole;ad-810;ci-912;exceglan
相关类别:
小分子抑制剂;医药原料药;神经系统用药;医药原料;生物活性小分子;医药 抗癫痫;抗癫痫药;Anticonvulsant;Aromatics;Heterocycles;Intermediates Fine Chemicals;Neurochemicals;医药与生物化工;原料药;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医用原料;医用原料;中药对照品;标准品;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Pharmaceuticals;Sulfur Selenium Compounds;Calcium channel;Ion channels;Zonegran
沸点
223°C (rough estimate)
密度
1.4306 (rough estimate)
储存条件
Keep in dark place,Sealed in dry,2-8°C
溶解度
H2O: >5 mg/mL, soluble
InChIKey
UBQNRHZMVUUOMG-UHFFFAOYSA-N
CAS 数据库
68291-97-4(CAS DataBase Reference)
概述
唑尼沙胺,英文名称为Zonisamide,化学名为1,2-苯并异噁唑-3-甲烷磺酰胺,是由日本大制药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广谱抗癫痫药物,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全世界癫痫患者约为5000万,国癫痫患者约900万,大部分起病于儿童期。约20%~30%癫痫患儿经过2种或2种以上抗癫痫药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发作,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或耐药性癫痫。本品为耐药性癫痫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希望,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研究表明,本品对多种类型的癫痈有效,包括对癫痈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均有效。临床用于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及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治疗,副作用小。对躁狂症、帕金森氏症也有预防作用,还被用于神经性疼痛和偏头痛的治疗。1989年在日本首次获准上市,2000年在美国上市,于2005年在欧洲被批准上市。
图1为唑尼沙胺的结构式
作用机制
唑尼沙胺是磺胺类药物,活性成分是1,2-苯异噁唑3-甲基磺酰胺,最终以药物原型或葡糖苷酸形式经尿液排泄。其抗癫痫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电压依赖型钠离子通道和T型钙离子通道,阻滞神经元同步放电和癫痫性活动,抑制癫痫发作的扩散;另一种潜在作用机制是对过量一氧化氮产物和自由基产生抑制效应。研究发现,本品通过清除过多一氧化氮来调节与癫痫发作起源和扩散密切相关的环鸟苷酸形成,也可以抑制铁诱导致痫灶内的脂质过氧化。通过这些效应保护神经元免受自由基损伤,维持神经元细胞膜的稳定性。
药动学
本品具有好的生物利用度(>95%)及线性药动学特征,口服吸收迅速、完全,2~6 h 达到峰浓度,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63 h,达到稳定的剂量可以维持稳态达14 d[3]。本品属于红细胞载药,有利于组织间的分布,经毛细血管运输穿过血脑屏障,从而平衡穿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浓度。主要由尿排泄。
用量与用法
本品为口服类药物,不同年龄段用药会不一样。
成人:100~300mg/d,1~3次分服;1~2周内增加至200~400mg,1~3次分服。最大剂量600mg/d。
小儿:2~4mg/ (kg.d),1~3次分服;1~2周内增至4~8mg/ (kg.d),1~3次分服。最大剂量12mg/(kg.d)。
适应症状
治疗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可以应用于抗癫痫治疗, 也用于治疗偏头痛、肥胖、情感障碍、进食障碍、神经痛等,本品对儿童部分性和全身性癫痫,尤其是肌阵挛性癫痫具有广谱疗效,也是婴儿痉挛症、综合征和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的二线药物。
有关唑尼沙胺的概述、作用机制、药动学、适应症状、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是由Chemicalbook的鲍泉编辑整理。(2016-01-24)
不良反应
本品主要不良反应为困倦、食欲不振、乏力、运动失调、白细胞降低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值升高,偶见过敏反应、复视、视觉异常。
注意事项
1.连续用药中不可急剧减量或突然停药。
2.服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象。
3.本品可引起注意力及反射运动能力降低,故司机、操作机器者慎用。
4.哺乳期妇女慎用。
化学性质
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极易溶于丙酮,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乙酸,微溶于水、正己烷、乙醚或氯仿。熔点160~163℃;熔点162~166℃。急性毒性LD50}大鼠(mg/kg):1892,2001 口服;1273,2569皮下注射;699,733腹腔注射;604,748静脉注射。
用途
用于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及精神运动性发作。
生产方法
3-溴甲基)-1,2-苯并异嚼唑(I)在甲醇中,和亚硫酸钠水溶液在50℃ 搅拌4h,得到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II)。和三氯氧磷反应转化为酰氯后,再和氨作用得到唑尼沙胺。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1992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1892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烟雾
危险类别码
22-39/23/24/25-23/24/25-11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1230 - class 3 - PG 2 - Methanol, solution
毒害物质数据
68291-97-4(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毒性
LD50 in mice, rats (mg/kg): 1892, 2001 orally; 1273, 2569 s.c.; 699, 733 i.p.; 604, 748 i.v. (Masuda,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