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同义词:
] 氢氯噻嗪杂质;双氢氯噻嗪、6-氯-3,4-二氢-2H-1,2,4-苯并噻二嗪-7-磺酰胺-1,1-二氧化物;双氢克尿塞 标准品;6-氯-7-磺酰胺-3,4-二氢-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化物;氢氯噻嗪 溶液;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双氢氯噻秦
英文同义词:
2H-1,2,4-Benzothiadiazine-7-sulfonamide, 6-chloro-3,4-dihydro-, 1,1-dioxide;2h-1,2,4-benzothiadiazine-7-sulfonamide,6-chloro-3,4-dihydro-,1,1-dioxide;3,4-Dihydro-6-chloro-7-sulfamyl-1,2,4-benzothiadiazine-1,1-dioxide;6-chloro-3,4-dihydro-2h-1,2,4-benzothiadiazine-7-sulfonamide;6-Chloro-3,4-dihydro-7-sulphamoyl-1,2,4-ben-zoth-iadi-azine1,1-dioxcide;6-chloro-7-sulfamoyl-3,4-dihydro-2h-1,2,4-benzothiadiazine;6-Chloro-7-sulfamoyl-3,4-dihydro-2H-1,2,4-benzothiadiazine 1,1-dioxide;200-403-3
相关类别:
心脑血管和血液;噻嗪;原料;小分子抑制剂;化合物:原料药;医药原料;中间体/精细化工品;原料药;降压;利尿药;泌尿系统用药;优势产品;对照品;化工产品-有机化工;利尿药物;医药原料药;医用原料;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Losartan Potassium Hydrochlorothiazide;Xanthones;Heterocyclic Compounds;Heterocycles;Inhibitors;Ion transporter and other ion channel;Intermediates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Sulfur Selenium Compounds;API;ESIDRIX;Other APIs;Pyrimidines ,Purines;添加剂;中药对照品;化工原料
沸点
577.0±60.0 °C(Predicted)
密度
1.6761 (rough estimate)
溶解度
Very slightly soluble in water, soluble in acetone, sparingly soluble in ethanol (96 per cent). It dissolves in dilute solutions of alkali hydroxides
酸度系数(pKa)
7.9, 9.2(at 25℃)
最大波长(λmax)
318nm(H2O)(lit.)
稳定性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InChIKey
JZUFKLXOESDKRF-UHFFFAOYSA-N
CAS 数据库
58-93-5(CAS DataBase Reference)
(IARC)致癌物分类
2B (Vol. 50, 108) 2016
NIST化学物质信息
6-Chloro-7-sulfamyl-3,4-dihydro-1,2,4-benzothiadiazine-1,1-dioxide(58-93-5)
EPA化学物质信息
Hydrochlorothiazide (58-93-5)
概述
氢氯噻嗪又名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为噻嗪类利尿药,具有中效利尿作用。通过作用于髓袢升支段皮质部分,抑制该部位Cl-的主动再吸收和Na+的被动吸收,从而利尿。另外,本品还具有降压作用和抗利尿作用。适用于各种水肿,尤以心源性水肿为佳。还可作为降压药,用于轻、中型高血压的治疗。对尿崩症、特发性高尿钙症也有一定疗效。常用的噻嗪类利尿药包括氢氯噻嗪、氯噻酮、吲哒帕胺等。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不溶于水或氯仿,溶于丙酮,微溶于乙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但易水解。
图1为氢氯噻嗪结构式
药理作用
(1)排钠利尿作用:本品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Na+、Cl-的重吸收,使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使尿钙排泄减少。
(2)降压作用:有温和而确切的降压作用,对立位、卧位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可下降,也可增加其他降压药的降压作用。
(3)抗利尿作用:本品能减少肾源性尿崩症的尿量,有时达50%,具体作用机制不明。
图2为氢氯噻嗪片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可能与药物在小肠的滞留时间延长有关。本品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另一部分进入红细胞内。口服 2h后起作用,达峰时间为4h,作用持续时间为6~12h。主要以原形随尿排泄,半衰期(t1/2)为15h,肾功能不全者的t1/2延长。
适应症
氢氯噻嗪(简称HCTZ、HCT或HZT)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噻嗪型利尿剂。通常用来治疗高血压及因液体堆积造成的水肿。其他用途还包含治疗尿崩症和肾小管性酸中毒,它也可以减轻高钙尿症,从而降低肾结石的风险。此外,此药物也经常作为治疗高血压的第一线药物。氢氯噻属于口服药物,有时会混合其他降血压药物制成复方药锭,以加强药效。
(1) 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
(2) 高血压: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3) 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
(4) 肾石症:主要用于预防钙盐形成的结石。
用法用量
口服常释剂型:口服2h起效,4h血药浓度达峰,作用持续6~12h。
成人:(1)治疗水肿性疾病,一次25~50mg,qd或bid,或qod;或每周服药3~5d,间歇3~4d。(2)治疗高血压,一天25~100mg,分1~2次服,需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通常于1周后减为一天25~50mg。(3)治疗尿崩症,一次25mg,tid,或一次50mg,qd。
儿童:治疗水肿性疾病,按每天1~2mg/kg,分1~2次服,并按疗效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大多数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嗪类利尿药的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及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异位心律。噻嗪类特别是氢氯噻嗪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引起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表现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本品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酸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变态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较为少见。
(5)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罕见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药有交叉变态反应。
(2)下述情况慎用: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性脑病;⑤高钙血症;⑥低钠血症;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⑧胰腺炎;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⑩有黄疸的婴儿。
(3)能通过血-胎盘屏障,孕妇使用应慎重。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4)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5)应从最小有效量开始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并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
(6)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7)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②血糖;③血尿酸;④血肌酐;⑤血尿素氮;⑥ 血压。
(8)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
(9)当药物过量时,应尽早洗胃,给予支持、对症处理,并密切随访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有关氢氯噻嗪的概述、理化性质、药理作用、药动学、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是由Chemicalbook的侍艳编辑整理。(2015-11-17)
药物相互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皮质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本品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2)非类固醇类抗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品的利尿作用,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品的吸收,故应在口服前者1h前或 4h后服用本品。
(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
(7)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应调整剂量。
(8)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9)减弱降糖药的作用。
(10)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品合用,应谨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不良反应。
(11)与锂制剂合用,本品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
(12)乌洛托品受本品影响,其转化为甲醛受抑制,疗效下降。
(13)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4)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的机会增加。
化学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溶点273-275℃,溶于丙酮,微溶于醇,不溶于水、氯仿、乙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但易水解。味微苦。
用途
该品为噻嗪类中效利尿药的典型代表,在美国1985年药物销售额排第一位。因服用方便,作用中等,且适用于各种水肿,因此是临床上最常因有排钾性不良反应,应用时需补充钾盐。小鼠静永注射LD50为590mg/kg,口服LD50为大于8000mg/kg。
用途
主要抑制远曲小管近端对Na+和Cl-的重吸收,使肾脏对氯化钠的排泄增加而产生利尿作用,是一种中效利尿药。本品有降压作用,与李氏药贴、降压申贴或罗布麻等中药合用可加强降血压效果。本品还有抗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尿崩症
生产方法
由间氯苯胺经氯磺化得到5-氯-2,4-氯磺酰苯胺,再氨反应生成5-氯-2,4-氨磺苯胺,最后用甲醛歪合制得。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2750 毫克/ 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1175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火场分解有毒氯化氢,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气体
危险类别码
22-42/43-36/38-23/25-36/37/38-39/23/24/25-23/24/25-11
安全说明
22-24-36/37-45-33-16-7-36/37/39-27-26
毒害物质数据
58-93-5(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毒性
LD50 in mice (mg/kg): 590 i.v.; >8000 orally (Pi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