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灵九生物|化工原料平台|009

主页 > 原料 > 抗肿瘤原料 >

雷替曲塞

中文名称:
雷替曲塞
中文同义词:
雷替曲塞/N-[[5-[[(1,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甲氨基]-2-噻吩基]羰基]-L-谷氨酸;N-[[5-[[(1,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甲氨基]-2-噻吩基]羰基]-L-谷氨酸;兰替特噻;雷替曲塞;雷替曲塞单水合物
英文名称:
Raltitrexed
英文同义词:
RALTITREXED;(s)-2-[(1-{5-[methyl-(2-methyl-4-oxo-3,4-dihydro-quinazolin-6-ylmethyl)-amino]-thiophen-2-yl}-methanoyl)-amino]-pentanedioic acid;ICI-D-1694;N-[[5-[[(1,4-Dihydro-2-methyl-4-oxo-6-quinazolinyl)methyl]methylamino]-2-thienyl]carbonyl]-L-glutamic Acid;Tomudex;ZD-1694;L-Glutamic acid, N-[[5-[[(3,4-dihydro-2-methyl-4-oxo-6-quinazolinyl)methyl]methylamino]-2-thienyl]carbonyl]-;(S)-2-(5-(METHYL((2-METHYL-4-OXO-3,4-DIHYDROQUINAZOLIN-6-YL)METHYL)AMINO)THIOPHENE-2-CARBOXAMIDO)PENTANEDIOIC ACID
CAS号:
112887-68-0
分子式:
C21H22N4O6S
分子量:
458.49
EINECS号:
652-997-2
相关类别:
抗肿瘤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DNA损伤;药物;小分子抑制剂,天然产物;抗代谢物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科研原料;原料;原料药;有机化学;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Raltitrexed;Intermediates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Inhibitors
Mol文件:
112887-68-0.mol
熔点 
176-1800C
密度 
1.49±0.1 g/cm3(Predicted)
储存条件 
Hygroscopic, -20°C Freezer, Under Inert Atmosphere
溶解度 
H2O: ≥10mg/mL
酸度系数(pKa)
3.50±0.10(Predicted)
形态
solid
颜色
off-white to light yellow
InChIKey
IVTVGDXNLFLDRM-HNNXBMFYSA-N
CAS 数据库
112887-68-0(CAS DataBase Reference)
抗肿瘤药
雷替曲塞是一种喹唑啉叶酸盐类似物, 它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对胸苷合酶专一的抑制作用而产生的。在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它的疗效与氟尿嘧啶相似,但比氟尿嘧啶的毒副反应小且给药方法较为简便。
药理作用
雷替曲塞在细胞内代谢成多种聚合谷氨酸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它对结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强于氟尿嘧啶。雷替曲塞的IC50长期给药为1.3~3.9 nmol/L,短期给药为80 nmol/L,而氟尿嘧啶与甲酰四氢叶酸合用长期给药的IC50为330~5 800 nmoL/ L,短期给药达150 000 nmol/L。体外研究观察到雷替曲塞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依据于两种药物给药方案及剂量。在HCT-8结肠癌治疗中,给雷替曲塞后4~24 h给氟尿嘧啶,7d则产生协同作用,如两者同时服用或氟尿嘧啶先于雷替曲塞使用则无协同作用。在另一研究中发现,在HCT- 8和HT-29结肠癌治疗中,两种药物同时使用24h产生明显协同作用,先给雷替曲塞后 24h再给氟尿嘧啶,1h后产生协同作用,相反,先给氟尿嘧啶再给雷替曲塞则产生拮抗作用。体外研究还显示雷替曲塞与SN38也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也与用药剂量、时间及连续性相关。实验表明,先给SN38再给相应剂量的雷替曲塞(10:1)可产生很强的协同作用,而先给雷替曲塞再给SN38则产生拮抗作用,同时使用这两种药也产生协同作用。
药代动力学
在使用雷替曲塞以后,患者 的cmax及AUC基本上同剂量成线性关系。 cmax在静脉给药时或给药后的很短时间内达到,给药剂量为3.0 mg/m2,cmax的平均值为833μg/L。雷替曲塞血浆浓度以三相方式消除,它的分布t1/2为0.8~3h,消除t1/2为8.2 ~105 h,均不受剂量的影响。消除的主要途径是以原药形式随尿排泄,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比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消除t1/2明显延长,AUC也增加1倍。
不良反应
Ⅲ期临床试验使用雷替曲塞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和血液方面,10%~14%的患者有Ⅲ或Ⅳ级腹泻,9%~14%产生Ⅲ或Ⅳ级的恶心、呕吐,这些反应与使用氟尿嘧啶的情况相似。Ⅲ或Ⅳ级黏膜炎的患者明显少于使用氟尿嘧啶合用甲酰四氢叶酸的患者,但引起严重虚弱的机率较高。 雷替曲塞的死亡率与氟尿嘧啶合用甲酰 四氢叶酸的相似。在684例使用雷替曲塞的患者中有26人死亡,其中17人因产生肾毒性后未进行剂量调整而死亡。在656例使用氟尿嘧啶合用甲酰四氢叶酸的患者中有17人死亡。 Ⅲ期试验接受雷替曲塞治疗的患者中, 有62%~71%不需因毒性而改变剂量或推迟治疗,而使用氟尿嘧啶合用甲酰四氢叶酸不需改变给药方案的占32%~53%。
作用与用途
抗肿瘤药,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用于:①晚期直肠、结肠癌。②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肝细胞癌。 现临床试用于:①实体瘤:联用紫杉醇、紫杉特尔等taxane类药。②非小细胞肺癌: 联用紫杉醇、卡铂。③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联用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等蒽环类药物。④转移性结肠、直肠癌:联用奥沙利铂等铂类药物。⑤直肠癌:联用依林特肯等拓扑异构酶抑制药。⑥结肠直肠癌:联用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基于疾病的发展程度, 手术后往往需要化疗。在过去35年中,氟尿嘧啶一直是最常见的化疗药,但氟尿嘧啶有较重的毒性反应及复杂的给药方案,雷替曲塞则具有与氟尿嘧啶相似的抗肿瘤作用,而不良反应较轻,因此在晚期结肠直肠癌的治疗中可替代氟尿嘧啶。
化学性质 
淡黄色粉末。溶于水。 单水合物(Monohydrate):C2lH22N4O6S?H2O。熔点180-184℃。
用途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癌。
用途 
对结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较强
生产方法 
2,6-二甲基-4(3H)-喹唑啉酮(I)用叔戊酰氧基甲基氯进行N烷化卮再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得到6-(溴甲基)-2-甲基-3-[(叔戊酰氧基)甲基]-4(3H)-喹唑啉酮(Ⅲ)。(m)和N-[5-甲氨基噻吩-2-羰基]-L-谷氨酸二乙酯(IV)缩合,生成物V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水溶液在室温下搅拌水解,并同时脱保护基, 然后酸化得到产物。
危险品标志 
Xi,T
危险类别码 
36/38-25-61
安全说明 
26-37/39-45-53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6.1 / PGIII
WGK Germany 
2
价       格:询价
CAS    号: 112887-68-0
规       格:10g/100g/500g/1kg/25kg
咨询电话:15623309010
正品保障
正规发票
闪电发货
满199包邮
详细介绍
英文名:
Raltitrexed
外观:
纯度:
请咨询卖家
分子式:
C21H22N4O6S
分子量:
458.49
中文名称:
雷替曲塞
中文同义词:
雷替曲塞/N-[[5-[[(1,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甲氨基]-2-噻吩基]羰基]-L-谷氨酸;N-[[5-[[(1,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甲氨基]-2-噻吩基]羰基]-L-谷氨酸;兰替特噻;雷替曲塞;雷替曲塞单水合物
英文名称:
Raltitrexed
英文同义词:
RALTITREXED;(s)-2-[(1-{5-[methyl-(2-methyl-4-oxo-3,4-dihydro-quinazolin-6-ylmethyl)-amino]-thiophen-2-yl}-methanoyl)-amino]-pentanedioic acid;ICI-D-1694;N-[[5-[[(1,4-Dihydro-2-methyl-4-oxo-6-quinazolinyl)methyl]methylamino]-2-thienyl]carbonyl]-L-glutamic Acid;Tomudex;ZD-1694;L-Glutamic acid, N-[[5-[[(3,4-dihydro-2-methyl-4-oxo-6-quinazolinyl)methyl]methylamino]-2-thienyl]carbonyl]-;(S)-2-(5-(METHYL((2-METHYL-4-OXO-3,4-DIHYDROQUINAZOLIN-6-YL)METHYL)AMINO)THIOPHENE-2-CARBOXAMIDO)PENTANEDIOIC ACID
CAS号:
112887-68-0
分子式:
C21H22N4O6S
分子量:
458.49
EINECS号:
652-997-2
相关类别:
抗肿瘤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DNA损伤;药物;小分子抑制剂,天然产物;抗代谢物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科研原料;原料;原料药;有机化学;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Raltitrexed;Intermediates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Inhibitors
Mol文件:
112887-68-0.mol
熔点 
176-1800C
密度 
1.49±0.1 g/cm3(Predicted)
储存条件 
Hygroscopic, -20°C Freezer, Under Inert Atmosphere
溶解度 
H2O: ≥10mg/mL
酸度系数(pKa)
3.50±0.10(Predicted)
形态
solid
颜色
off-white to light yellow
InChIKey
IVTVGDXNLFLDRM-HNNXBMFYSA-N
CAS 数据库
112887-68-0(CAS DataBase Reference)
抗肿瘤药
雷替曲塞是一种喹唑啉叶酸盐类似物, 它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对胸苷合酶专一的抑制作用而产生的。在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它的疗效与氟尿嘧啶相似,但比氟尿嘧啶的毒副反应小且给药方法较为简便。
药理作用
雷替曲塞在细胞内代谢成多种聚合谷氨酸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它对结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强于氟尿嘧啶。雷替曲塞的IC50长期给药为1.3~3.9 nmol/L,短期给药为80 nmol/L,而氟尿嘧啶与甲酰四氢叶酸合用长期给药的IC50为330~5 800 nmoL/ L,短期给药达150 000 nmol/L。体外研究观察到雷替曲塞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依据于两种药物给药方案及剂量。在HCT-8结肠癌治疗中,给雷替曲塞后4~24 h给氟尿嘧啶,7d则产生协同作用,如两者同时服用或氟尿嘧啶先于雷替曲塞使用则无协同作用。在另一研究中发现,在HCT- 8和HT-29结肠癌治疗中,两种药物同时使用24h产生明显协同作用,先给雷替曲塞后 24h再给氟尿嘧啶,1h后产生协同作用,相反,先给氟尿嘧啶再给雷替曲塞则产生拮抗作用。体外研究还显示雷替曲塞与SN38也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也与用药剂量、时间及连续性相关。实验表明,先给SN38再给相应剂量的雷替曲塞(10:1)可产生很强的协同作用,而先给雷替曲塞再给SN38则产生拮抗作用,同时使用这两种药也产生协同作用。
药代动力学
在使用雷替曲塞以后,患者 的cmax及AUC基本上同剂量成线性关系。 cmax在静脉给药时或给药后的很短时间内达到,给药剂量为3.0 mg/m2,cmax的平均值为833μg/L。雷替曲塞血浆浓度以三相方式消除,它的分布t1/2为0.8~3h,消除t1/2为8.2 ~105 h,均不受剂量的影响。消除的主要途径是以原药形式随尿排泄,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比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消除t1/2明显延长,AUC也增加1倍。
不良反应
Ⅲ期临床试验使用雷替曲塞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和血液方面,10%~14%的患者有Ⅲ或Ⅳ级腹泻,9%~14%产生Ⅲ或Ⅳ级的恶心、呕吐,这些反应与使用氟尿嘧啶的情况相似。Ⅲ或Ⅳ级黏膜炎的患者明显少于使用氟尿嘧啶合用甲酰四氢叶酸的患者,但引起严重虚弱的机率较高。 雷替曲塞的死亡率与氟尿嘧啶合用甲酰 四氢叶酸的相似。在684例使用雷替曲塞的患者中有26人死亡,其中17人因产生肾毒性后未进行剂量调整而死亡。在656例使用氟尿嘧啶合用甲酰四氢叶酸的患者中有17人死亡。 Ⅲ期试验接受雷替曲塞治疗的患者中, 有62%~71%不需因毒性而改变剂量或推迟治疗,而使用氟尿嘧啶合用甲酰四氢叶酸不需改变给药方案的占32%~53%。
作用与用途
抗肿瘤药,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用于:①晚期直肠、结肠癌。②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肝细胞癌。 现临床试用于:①实体瘤:联用紫杉醇、紫杉特尔等taxane类药。②非小细胞肺癌: 联用紫杉醇、卡铂。③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联用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等蒽环类药物。④转移性结肠、直肠癌:联用奥沙利铂等铂类药物。⑤直肠癌:联用依林特肯等拓扑异构酶抑制药。⑥结肠直肠癌:联用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基于疾病的发展程度, 手术后往往需要化疗。在过去35年中,氟尿嘧啶一直是最常见的化疗药,但氟尿嘧啶有较重的毒性反应及复杂的给药方案,雷替曲塞则具有与氟尿嘧啶相似的抗肿瘤作用,而不良反应较轻,因此在晚期结肠直肠癌的治疗中可替代氟尿嘧啶。
化学性质 
淡黄色粉末。溶于水。 单水合物(Monohydrate):C2lH22N4O6S?H2O。熔点180-184℃。
用途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癌。
用途 
对结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较强
生产方法 
2,6-二甲基-4(3H)-喹唑啉酮(I)用叔戊酰氧基甲基氯进行N烷化卮再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得到6-(溴甲基)-2-甲基-3-[(叔戊酰氧基)甲基]-4(3H)-喹唑啉酮(Ⅲ)。(m)和N-[5-甲氨基噻吩-2-羰基]-L-谷氨酸二乙酯(IV)缩合,生成物V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水溶液在室温下搅拌水解,并同时脱保护基, 然后酸化得到产物。
危险品标志 
Xi,T
危险类别码 
36/38-25-61
安全说明 
26-37/39-45-53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6.1 / PGIII
WGK Germany 
2
优质服务
客服电话 1562309010
正品保障 正品保障  提供发票
急速物流 现货闪电  当时发货
售后无忧 不满意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