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灵九生物|化工原料平台|009

主页 > 食品原料 > 增稠原料 >

淀粉磷酸酯钠

中文名称:
淀粉磷酸酯钠
中文同义词:
淀粉磷酸酯钠;磷酸淀粉钠;食品级淀粉磷酸酯钠
英文名称:
SODIUMSTARCHPHOSPHATE
英文同义词:
SODIUMSTARCHPHOSPHATE;sodium phosphate starch;SODIUMSTARCHPHOSPHATE USP/BP/EP
CAS号:
53241-15-9
分子式:
分子量:
0
EINECS号:
相关类别:
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和胶凝剂;增稠剂;医药原料药;助剂
Mol文件:
Mol File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淀粉磷酸酯钠 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类除外)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调味品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06.01原粮及07.0类焙烤制品)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果酱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化学性质 
白至类白色无味无臭的淀粉状粉末。 I型遇水在常温下糊化,糊化温度随磷酸结合量的增大而降低,低温状态的稳定性增大,但粘度降低。 Ⅱ型与水一起加热则糊化,通常在同一分子内l型和Ⅱ型同时存在,糊化温度(约60℃)比一般的淀粉(约80℃)低。双酯含量多则难糊化。1%溶液的pH 6.5~7.5。 粉末粒度一般为5~10pm,稍有吸湿性,室温下吸湿18%成饱和状态。比一般的增稠剂易分散于水,且稳定。 在天然淀粉中有少量存在(0.04%~0.1%)。
用途 
增稠剂;稳定剂。 食品中主要使用含Ⅱ型多的制品。改善粘度稳定性及分散性,以及防止老化等。因含有磷酸酯,与金属有螯合作用,可防止食品褐变。 可用于面制品、焙烤预制粉1%~2%;果酱0.02%~0.2%,橘皮果冻0.1%~0.5%;布丁1%~2%;冰淇淋0.1%~0.5%;速溶可可1%~2%;馅0.3%~0.5%;浇料0.5%~2.0%;以及蛋黄酱、调味酱、沙司、其他果冻类制品等。
用途 
作乳化稳定剂和增稠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饮料、冰淇淋、汤料、调味料、果酱、奶油和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生产方法 
将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40g溶于80mL水中,加入甘薯淀粉40g,搅拌并加入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5。充分混合25~30min过滤后,在45℃下干燥至含水分10%~15%,再加热至100~150℃反应,干燥0.5~3h得白色粉末。
生产方法 
淀粉于水或含水乙醇中成20%~30%悬浮液,添加l%~10%磷酸盐(偏磷酸盐、聚磷酸盐等),pH调节至7左右,除去水分至20%以下,加热至100~200℃酯化而得粗品,再用含水甲醇配成悬浮液,以除去未反应物,经过滤、干燥、粉碎而得。常用土豆及薯类淀粉为原料。
价       格:请咨询卖家
CAS    号: 53241-15-9
规       格:10g/20g/100g/1kg
咨询电话:15623309010
正品保障
正规发票
闪电发货
满199包邮
详细介绍
英文名:
SODIUMSTARCHPHOSPHATE
外观:
纯度:
请咨询卖家
分子式:
分子量:
0
中文名称:
淀粉磷酸酯钠
中文同义词:
淀粉磷酸酯钠;磷酸淀粉钠;食品级淀粉磷酸酯钠
英文名称:
SODIUMSTARCHPHOSPHATE
英文同义词:
SODIUMSTARCHPHOSPHATE;sodium phosphate starch;SODIUMSTARCHPHOSPHATE USP/BP/EP
CAS号:
53241-15-9
分子式:
分子量:
0
EINECS号:
相关类别:
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和胶凝剂;增稠剂;医药原料药;助剂
Mol文件:
Mol File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淀粉磷酸酯钠 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类除外)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调味品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06.01原粮及07.0类焙烤制品)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果酱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淀粉磷酸酯钠 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化学性质 
白至类白色无味无臭的淀粉状粉末。 I型遇水在常温下糊化,糊化温度随磷酸结合量的增大而降低,低温状态的稳定性增大,但粘度降低。 Ⅱ型与水一起加热则糊化,通常在同一分子内l型和Ⅱ型同时存在,糊化温度(约60℃)比一般的淀粉(约80℃)低。双酯含量多则难糊化。1%溶液的pH 6.5~7.5。 粉末粒度一般为5~10pm,稍有吸湿性,室温下吸湿18%成饱和状态。比一般的增稠剂易分散于水,且稳定。 在天然淀粉中有少量存在(0.04%~0.1%)。
用途 
增稠剂;稳定剂。 食品中主要使用含Ⅱ型多的制品。改善粘度稳定性及分散性,以及防止老化等。因含有磷酸酯,与金属有螯合作用,可防止食品褐变。 可用于面制品、焙烤预制粉1%~2%;果酱0.02%~0.2%,橘皮果冻0.1%~0.5%;布丁1%~2%;冰淇淋0.1%~0.5%;速溶可可1%~2%;馅0.3%~0.5%;浇料0.5%~2.0%;以及蛋黄酱、调味酱、沙司、其他果冻类制品等。
用途 
作乳化稳定剂和增稠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饮料、冰淇淋、汤料、调味料、果酱、奶油和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生产方法 
将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40g溶于80mL水中,加入甘薯淀粉40g,搅拌并加入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5。充分混合25~30min过滤后,在45℃下干燥至含水分10%~15%,再加热至100~150℃反应,干燥0.5~3h得白色粉末。
生产方法 
淀粉于水或含水乙醇中成20%~30%悬浮液,添加l%~10%磷酸盐(偏磷酸盐、聚磷酸盐等),pH调节至7左右,除去水分至20%以下,加热至100~200℃酯化而得粗品,再用含水甲醇配成悬浮液,以除去未反应物,经过滤、干燥、粉碎而得。常用土豆及薯类淀粉为原料。
优质服务
客服电话 1562309010
正品保障 正品保障  提供发票
急速物流 现货闪电  当时发货
售后无忧 不满意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