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同义词:
麦芽糖(标准品);D-(+)-MALTOSE MONOHYDRATE D-(+)-麦芽糖;D-(+)-麦芽糖 一水合物、D-(+)-麦芽糖一水合物;麦芽糖一水合物/D-(+)-麦芽糖单水合物/饴糖/淀粉糖/4-O-Α-D-吡喃葡糖基-D-葡萄糖;麥芽糖;D-(+)-麦芽糖单水合物;麦芽糖单水合物;米谷肴
英文名称:
D-(+)-Maltose monohydrate
英文同义词:
D-MALTOSE;D-MALTOSE, H2 O;D-(+)-MALTOSE HYDRATE;D(+)-MALTOSE MONOHYDRATE;D-MALTOSE MONOHYDRATE;D-MALATOSE;MALTOBIOSE;MALTOBIOSE MONOHYDRATE
相关类别:
糖类(碳水化合物);标准品和标准物质;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碳水化合物类;对照品;生化试剂-碳水化合物类;调味剂(风味增强剂);食品添加剂;甜味剂;Carbohydrates Derivatives;单糖;糖类;生化试剂;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其他生化试剂;小分子抑制剂;Inhibitors;小分子抑制剂,天然产物;食品饲料添加剂;对照品-中药对照品;生化试剂-蛋白质;医药原料药;标准品,对照品;中药对照品;精细化工原料;Basic Sugars (Mono Oligosaccharides);Biochemistry;Disaccharides;Sugars
熔点
119-121 °C (dec.)(lit.)
比旋光度
137 º (c=4, H2O, NH3)
PH值
5.0-7.0 (25℃, 0.5M in H2O)
旋光性 (optical activity)
[α]20/D +130±2°, 24 hr, c = 4% in H2O
最大波长(λmax)
λ: 260 nm Amax: 0.08
λ: 280 nm Amax: 0.07
CAS 数据库
6363-53-7(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
«beta»-Maltose monohydrate(6363-53-7)
性质
呈粘稠状微透明液体,无肉眼可见杂质,淡黄至棕黄色,具有饴糖的正常气味,滋味舒润纯正,无异味.
简介
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粘稠液体;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药用以软饴糖为好。味甘,性温。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溶化饮,入汤药,噙咽,或入糖果等。脾胃湿热、中满呕哕者不宜。 [性能]味甘,性温。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
制法
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化学性质
有α-型和β-型两种,前者熔点108℃,[α]D20=+173°;后者熔点102~103℃,[α]D20为130.4°。有还原性(能使费林溶液还原)。甜度约为蔗糖的30%,甜味温和。防止维生素C氧化的能力比其他糖类大。抑菌能力比蔗糖强(蔗糖的抑菌浓度为60%以上,麦芽糖为40%以上),不易褐变。
用途
甜味剂;吸湿剂。多用于低甜度的食品,虽然甜度降低,但浓度不变,故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利用其吸湿性可防止糖果的结晶作用,亦能改进食品结构,使之长期保持柔软,亦适用于天然果汁的增甜。
用途
科研、实验。芽糖分子结构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是一种还原糖。因此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用作生物培养基,多硫化物测定剂,分析化学比色测定标准褐色
用途
高麦芽糖浆除在冷饮及烘焙食品中被广泛应用外,在医药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高麦芽糖的低渗透压可代替葡萄糖用于病人的输液,用纯麦芽糖做静脉滴注输液,不易引起血糖升高。由于麦芽糖浆能渗入胎儿机体,因此可用于危产期孕妇保胎。在中医学中,高麦芽糖浆可补虚润肺,主治中虚腹痛、肺燥咳嗽等症。
用途
麦芽糖分子结构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是一种还原糖。因此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用作生物培养基,多硫化物测定剂,分析化学比色测定标准褐色。
生产方法
以粮食和薯类等淀粉为原料,经酶法或酸水解法制成的饴糖、液体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等。
生产方法
用淀粉为原料,先经一淀粉酶液化,再由β-淀粉酶糖化而得,纯度可达97%以上。一般用大麦芽(含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得糊精和麦芽糖(约占三分之一)的混合物,称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