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同义词:
无水骨化二醇;25-羟基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晶状固体;维生素D17杂质;骨化二醇;骨化;骨化二醇 10MG;骨化二醇,25-羟基维生素D3
英文同义词:
25-Hydroxyvitamin D3;vitamin d3 25-hydroxy monohydrate;(1S,3Z)-3-[(2E)-2-[(1R,3aS,7aR)-1-[(2R)-6-hydroxy-6-methylheptan-2-yl]-7a-methyl-2,3,3a,5,6,7-hexahydro-1H-inden-4-ylidene]ethylidene]-4-methylidenecyclohexan-1-ol;(3.beta.,5Z,7E)-9,10-Secocholesta-5,7,10(19)-triene-3,25-diol;Didrogyl;Hidroferol;Ro 8-8892;Calcifediol
相关类别:
合成;对照品;植物提取物;标准品;中间体;中药对照品;小分子抑制剂,天然产物;Vitamin D3 analogs;Chiral Reagents;Intermediates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Isolabel;Inhibitors;原料药;标准品 -中药标准品;化工原料
沸点
529.2±33.0 °C(Predicted)
密度
1.01±0.1 g/cm3(Predicted)
酸度系数(pKa)
14.74±0.20(Predicted)
形态
White to off-white crystalline solid.
InChIKey
JWUBBDSIWDLEOM-DTOXIADCSA-N
简介
骨化二醇(calcifediol)是人体内维生素D3(VD3)在肝脏的VD3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来,对空气、热、光敏感,易溶于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由美国Upjohn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发上市,用于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等各种慢性骨紊乱,以及与慢性肾衰竭有关的代谢性骨病。
骨病治疗药物
维生素D在人体中的自然来源主要依赖于太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使7—脱氢胆甾醇转化成维生素D3,维生素D3首先在肝脏的维生素D3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骨化二醇,维生素D3在血液中主要以骨化二醇的形式存在,骨化二醇在肾脏进一步被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简称骨化三醇)和24,25—二羟基维生素D3,骨化三醇的活性是骨化二醇的2-5倍,两药都能促进骨对钙的重吸收及小肠对Ca2+的吸收。本品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钙、磷在骨组织中沉积,促进骨的形成。
骨软化和佝偻病(儿童中造成畸形的严重骨软化)的特征是骨矿化障碍和未钙化骨样组织或软骨聚集。维生素D相关性骨软化时的骨改变,伴有血清钙、磷水平减低或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PTH则继发增高。
骨质疏松的特征是骨组织减少从而使骨折的可能性增加。病理机制可能是骨吸收速率增加,超逾骨形成;或为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仍属正常或亦减低。骨质进行性缺失,可使脊柱压缩、萎陷,引起疼痛、身材变矮和脊柱后凸。患者也易发生外周骨折。
生理功能与作用
骨化二醇本身亦有一定活性,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佝偻病、骨软化症等代谢性骨病的治疗,还可用于血液透析所致的低血钙症。慢性肾衰竭合并代谢性骨病患者,从事透析期间,即可应用。本品可使血清钙水平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则可减低,改善纤维性骨炎的放射和组织学征象(无论有无骨软化)。骨吸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征象和矿化缺陷皆可减轻,对骨软化病人以及因肾性骨营养不良或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未能取得充分骨发育的儿童,可能比骨化三醇更为有利。这类病例可以骨化二醇及骨化三醇合剂治疗。但对胃肠病伴随的骨软化,则以骨化二醇更为可取。如因肝病致使体内25-OHD3生成障碍,继发骨软化,亦可试用本品。但由铝中毒所致骨软化,维生素D制剂治疗常无效验。
适应症
骨化二醇适用于骨质疏松症、佝偻病、骨软化症等代谢性骨病的治疗,还可用于血液透析所致的低血钙症。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像一切维生素D代谢物一样,过量骨化二醇亦可引起血钙增高,尿高亦可增多。故在调整剂量期间,至少每周应监测血钙1次,如发现血钙增高,即应停药。
妊妇应用本品,尚无充分对照研究,但在实验动物中,已有致畸作用发现。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分类本品属妊娠C类药物。
应用洋地黄者,应慎用维生素D,因为血钙增高可能诱发心律紊乱。
其他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见《维生素D2》(Vita-min D2)即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
维生素D2作用强烈,可能造成损害。超量所致血钙增高,可引起胃肠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软组织钙化。肾脏合并症可甚严重,甚至可致死亡。如血钙增高持续存在,停药后,肾损害有可能还会延续很久。个别用量并非过大的人,亦可因敏感性提高而发生不良反应。
骨化二醇吸收迅速,4~8小时可达血清高峰浓度。转运须与蛋白结合,半衰期约16日。
用途
一种由维生素D3在肝中经羟基化后得到的前激素。
危险类别码
28-48/25-26-24/25-11